OSPF基础
概述
- 定义
-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
 -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
 
 - 内容
- 大中型网络上使用最为广泛的IGP协议
 - 链路状态协议
 - 无类协议
 - 使用组播(224.0.0.5和224.0.0.6)
 - 收敛较快
 - 以开销(Cost)作为度量值
 - 采用的SPF算法可以有效的避免环路
 - 触发式更新(以较低的频率(每30分钟)发送定期更新—链路状态LSA泛洪)
 - 区域的设计使得OSPF能够支持更大的网络
 - 通过LSA的形式发布路由
 - 不支持自动汇总,支持手动汇总
 
 
区域介绍(Area)
概述
| 术语 | 备注 | 
|---|---|
| 区域(Area) | 为了适应大型的网络,OSPF在AS内划分多个区域 区域是以接口为单位划分的 每个OSPF路由器只维护所在区域的完整的链路状态信息  | 
| 区域ID(Area ID) | 可以表示为一个十进制的数字,如:1 也可以表示成一个IP,如:0.0.01  | 
| 区域优点 | 尽量减少路由条目 使拓扑的变化仅影响本区域内部  | 
区域类型
图表
类型 备注 骨干区域 Area 0 ,核心区域 
也叫传输区域(负责不同的非骨干区域之间分发路由信息)非骨干区域 非Area 0 
也称为常规区域PS 所有的非骨干区域必须和骨干区域直接相连 图示

OSPF路由器类型
图表
类型 备注 IR Internal Router 内部路由器 
所有的接口都属于一个区域BR BackBone Router 骨干路由器 
至少有一个接口属于骨干区域ABR Area Border Router 区域边界路由器 
连接一个或者多个区域到骨干网区域,至少有一个接口属于骨干区域ASBR Autonomous System Boder Rputer 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 
把从其他路由协议学习到的路由信息以注入的方式到OSPF进程中PS 一台路由器可以同时属于多种路由类型 图示
